三星美光东芝那些年如何胜出
* 来源 : * 作者 : admin * 发表时间 : 2019-09-04
大陆紫光集团进军记忆体市场动作不断,先是六月底委任高启全担任DRAM事业群执行长,八月底又任命孙世伟为武汉新芯执行长,负责NOR Flash。 此外,紫光旗下长江存储公司已开始量产64层256 Gb储存型快闪记忆体(NAND Flash),这是继日前大动作宣布投资DRAM后,紫光在记忆体产业的另一个重大进展。根据紫光的规画,2020年月量能规模,将朝向10万片至15万片迈进,由于中国半导体业肩负着“弯道超车”的使命,因此长江存储预计2020年更将跳过96层技术,直接挑战128层,要与韩、日、美等一级大厂正面竞争。紫光能否带动中国记忆体产业“超日赶美追韩”,这是一场有关数千亿美元产值的竞赛,也是一个世界各大科技强权都关心的课题。在讨论中国业者能否扭转记忆体生态前,可以先回顾一下日、韩、台过去在这个行业的起落与得失。
美国起头 日本快速追赶
台湾地区加入战局 韩国后来居上
先从结论来看。记忆体产业从美国开始,后来日本快速追赶独占鳌头,其后南韩、台湾地区又加入战局,最后韩国超越所有对手遥遥领先,三星、SK海力士在DRAM及Flash合计都取得半壁以上的江山,龙头宝座非常稳固。八O年代红到发紫、独领风骚的日本,如今记忆体霸主角色完全被韩商取代,只剩东芝独撑大局。虽然日商仍执半导体设备、零件与材料界牛耳,在最近的日、韩贸易战中先声夺人,但光看记忆体产业,日本的确输得很彻底。
不过,败得最惨的还是台湾。当年上兆元的记忆体投资,最后公司不是倒闭就是被并,仅剩下少数得以存活,但也都是市占率不高、无力影响大局的中小企业。为何日本会输给南韩?二战后日本经济崛起,汽车与半导体是“日本第一”的代表,但当时被不甘心的老大哥美国痛击,南韩大财团又加紧投资趁势崛起,藉着比日本更坚决的信念、更积极的研发与资本投资、更快速灵活的决断力,将日本一举击败。日本输给南韩,还有一个很重要因素就是汇率。
由于日圆受到美国打压不断升值,但韩元为了产业出口动辄贬值三成至五成,让日本最后一家成功整合的DRAM厂尔必达,一方面技术落后两个世代,另一方面则因日圆升值而大幅亏损,让有产业救世主美名的尔必达社长阪本幸雄,最后成为日本史上最大破产案件的缔造者。
南韩崛起后,九O年代的台湾也不甘示弱,在记忆体投资超过兆元,但几乎每一家都是采用“授权美、日技术、协助大厂做代工”的商业模式,这种没有研发能力、技术无法自主的作法,让台湾记忆体产业从第一天就注定最后会失败的命运。
不过,最后当然不能漏掉另一家唯一的美商公司美光(Micron)。美光虽然在DRAM及Flash属于二线厂,但胜出招数与其他亚洲业者完全不同。美光可以说是最会利用美国是世界老大优势的企业。早年透过关系良好的参众议员,以反倾销等官司诉讼牵制日、韩大厂,其后又利用金融海啸后,日、台厂商快倒闭之际,以金融手段出手收购,如今靠着并入日本尔必达及台湾华亚科、瑞晶等小兄弟打天下,算是最会运用金融手段的大厂,也是最受惠美国贸易战与金融战的赢家。
美光这种手法,日、韩、台都亚洲国家都学不来,而未来最可能产生像美光这种案例的国家,当然就是所有条件都与美国接近的中国。目前中国还在百花齐放、多路并进的大投资阶段,也许要等到下次金融海啸再度来袭,才会出现另一个“中国美光”吧!中国半导体
有没有可能超日赶美追韩?再回到紫光集团。企业能否成功,政策、产业及人才,是很重要的三大分析因素,也代表要成事的三要件“天时、地利、人和”。从政策来看,中国不仅全力支持半导体,如今更以取代外商及建立自主技术为第一优先,在中国政策支持力道强大,加上大国资源又丰富,紫光的记忆体大梦,政策上已加了很多分。至于产业生态部分,中国大陆早就是世界工厂,即使美中贸易战逼着大家迁移产能,但大陆各种电子产业生态链都很完整,对于记忆体需求更是世界最大,有很高的进口替代空间。
有没有可能超日赶美追韩?再回到紫光集团。企业能否成功,政策、产业及人才,是很重要的三大分析因素,也代表要成事的三要件“天时、地利、人和”。从政策来看,中国不仅全力支持半导体,如今更以取代外商及建立自主技术为第一优先,在中国政策支持力道强大,加上大国资源又丰富,紫光的记忆体大梦,政策上已加了很多分。至于产业生态部分,中国大陆早就是世界工厂,即使美中贸易战逼着大家迁移产能,但大陆各种电子产业生态链都很完整,对于记忆体需求更是世界最大,有很高的进口替代空间。
换句话说,地利条件也非常成熟。最后则是人才。中国有全世界最多的人口,也代表有源源不绝、数量庞大的各种工程及产业人才,如今再加上具有丰富经验的台湾专业经理人,这种人才结合的力量相当强大,对龙头韩国大厂来说,势必产生心理上很大的威胁。此外,在台湾打过仗的高启全及孙世伟等人,一定会记取台湾的失败教训,不至于重蹈技术根基不够的覆辙。
中国政策强力主导
企业缺乏市场机制不过,中国天时、地利、人和等条件都具备,其实也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但为何发展半导体产业已有二、三十年的中国,一直没有交出太耀眼的成绩?未来观察紫光能否成功,重点不是政策支持力度会再增加多少,反而是当政策太强力主导时,企业能否发展出一套可以让经理人全心打拼、专业决策的环境,这种让强者胜出的市场法则,是造就英特尔、三星、台积电等赢家的基础环境,却也是过去中国企业最缺乏的市场机制,未来紫光绩效能不能展现,这一点也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