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邦电焦佑钧带领企业红海突围
* 来源 : * 作者 : admin * 发表时间 : 2019-10-24
台湾地区工研院新科院士焦佑钧1987年接下华邦电子董事长重任,历经记忆体产业最震荡剧烈的岁月,不断聚焦突围找出产品定位。从曾经大亏百亿元,如今位居全球SPI NOR Flash最大供应商。华邦电子的第四个10年,焦佑钧期许以建立隐形冠军的价值,追求稳健发展、永续经营的未来。
1987年,当时的台湾工研院电子工业研究所副所长杨丁元等人,带着一份半导体整合元件厂的营运计划找上华新丽华创办人焦廷标,获得他的应允投资,成立了华邦电子,并指派长子焦佑钧担任董事长。双方于1988年签下产品与技术授权合约;很快的,5吋晶圆厂一厂落成启用,第一片正式晶圆产出,华邦电从此与半导体产业结下不解之缘。
创业初期 工研院加持如虎添翼
工研院200多人的团队加入华邦电后,产品线锁定逻辑IC。除了引进技术,工研院团队也替华邦电带来了5亿元的营业额,对于才刚起步的华邦电来说,无异是一颗大补丸,同时希望未来的营业额能倍增达到10亿元。事后焦佑钧回想,“那时候的心愿很小”,因为与华新丽华50亿元的营收相比,10亿元无异是相当不错的新事业。
焦佑钧说:“那是一个多元发展、什么都可以做的年代!”台湾半导体产业快速成长,应用领域从消费产品进入PC产业,华邦电从有线电话的晶片开始做起,陆续开发出PC周边应用晶片、消费性电子晶片等产品,并成为台湾首屈一指的整合元件制造厂。
华邦电受惠于电子产业景气大好,产品线漫无策略的多元发展。1993年,产品线从逻辑IC延伸到利基型记忆体(SRAM),接着在1995年不仅跨入NOR Flash领域,也与日本东芝(Toshiba)签约,跨足标准型记忆体(DRAM),适逢当年记忆体晶片供不应求,华邦电的营业额快速成长至90亿元,相当风光。
产业波动 聚焦转型淬炼重生
DRAM产业是典型的景气循环产业,观察台湾DRAM产业历年损益资料发现,1994到2008年台湾DRAM产业面临3次严重亏损。第一次发生在1996到1998年,产能供过于求,业界钜额亏损;第二次在2001年,网路泡沫是始作俑者;第三次是2008年,需求不如预期、金融海啸冲击,造成产能过剩。
身为DRAM产业链的一员,华邦电无法置身事外,自2001年到2012年的12年间,华邦电就有9年亏损。其中,华邦电的DRAM技术母厂东芝,在2001年突然宣布停止生产DRAM,更是重创华邦电。尽管华邦电迅速应对,停止相关投资,退出标准型DRAM市场,转向NOR Flash,当年仍惨赔100亿元。
“那是一个很辛苦的年代,也是转型的年代。”焦佑钧了解到经营企业必须要“Focus”(聚焦),要懂得取舍,“不能东做西做,要选着做,否则很快就会被淘汰!”焦佑钧说。
从此,“专注”成为华邦电首要之务。2006年当台中12吋新厂稳定量产,华邦电将8吋厂出售给世界先进。2007年做了另一个重要的决策:把逻辑IC和记忆体业务分拆。前者成立了新唐科技,以微控制器(MCU)为核心事业,目前已是台湾ARM Cortex-M系列32位元微控制器最大供应商。华邦电则专注于利基型DRAM和NOR Flash等记忆体业务,现为全球第五大DRAM和第一大SPI NOR Flash供应商,全世界三分之一的电子产品中都有华邦电的记忆体。
技术自主 走上创新之路
华邦电历经3次DRAM技术伙伴异动,自东芝2001年退出合作后,2002年华邦电取得英飞凌技术合作,替英飞凌代工标准型DRAM,2006年再与由英飞凌分割出来的奇梦达(Qimonda)签署技术移转合约,惟奇梦达不敌2009年金融海啸而倒闭。
合作伙伴频频出状况,让焦佑钧体认到自主研发的重要性,不想再依赖他人,华邦电买下奇梦达的46奈米DRAM制程,成为DRAM技术自主研发的基础,开始走向技术自主创新之路。
焦佑钧说,创新对所有产业都是非常重要的事。从防守面来说,一家赚钱的企业如果不创新,势必面临同业抢单,最后利润就会消失;从攻击面来谈,能替客户想到创新的点子,就等于替自己创造价值。
焦佑钧举例,2001年华邦电大赔百亿元,8吋晶圆厂产能过剩,填补产能是当务之急。当时发展中的NOR Flash主流规格是平行式快闪记忆体(Parallel Flash),市场竞争激烈,华邦电业绩难有突破。有主管提议可以投资以研发序列式快闪记忆体(SPI Flash)为主的NexFlash公司,并经焦佑钧同意收购。NexFlash团队看好SPI Flash的潜力,凭藉一股热忱,不断地努力创新研发,积极改进缺点,终于让功能与Parallel Flash并驾齐驱。
2007年,华邦电的Quad SPI Flash成功上市,带来业界的划时代革新。如今,华邦电更是全球最大的SPI Flash供应商。焦佑钧说,如果当时仍坚守Parallel Flash,华邦电现在很可能就是“Nobody”(无名小卒)。
焦佑钧特别提到,创新很重要的一点是“容忍失败”。他说,华邦电内部失败例子不少,但他在乎的是“创新失败”还是“管理失败”。“如果是管理失败,我一定会要求改善;创新失败,就不必去干涉太多,”这是华邦电非常重要的文化。
精准掌握景气循环与时机,华邦电于2004年在中科投资兴建12吋晶圆厂。图为12吋厂动土典礼,焦佑钧(前排3人中)与前华邦电子总经理章青驹(前排3人左)与华新丽华创办人焦廷标(前排3人右)。(图片由工研院提供)
永续经营 建立隐形冠军价值
2011年,焦佑钧在上银科技卓永财董事长的推荐下,读了一本名为“隐形冠军”的书而有所启发,让他决定在公司内部引进隐形冠军的思维。所谓隐形冠军的思维是指企业可以自由设定市场定位,能接受企业价值(Value Proposition)的客户就是企业的市场所在,“这虽然有点像‘先射箭再画靶’的概念,但却是一个非常鼓舞士气的概念!”
焦佑钧说,“客户会选择我们,是因为我们的价值能符合客户需要。”强化核心竞争力和创造价值是华邦电重要方针,运用这样的思维来经营公司,“目前稳健安定,有利于永续经营、长期扎根,我觉得这样很好。”
有鉴于人工智慧(AI)、物联网(IoT)等新科技兴起,焦佑钧期许工研院可以更大胆地发展前瞻技术。他担任多年的工研院顾问,观察到工研院近年来自民间收入超过50%,“这是重要的里程碑,肯定工研院对于创新研发所做的努力”;就产业而言,焦佑钧也直指,未来产业的成长动能不是来自于技术本身,而是从应用面所衍生出来的新兴服务。回顾科技发展轨迹,技术应用市场的成长性和规模均远大于技术本身,他相信,台湾产业会以新科技所延伸出来的新服务为基础,积极寻求市场机会,再造下一世代的产业荣景。
上一条: 赛灵思:希望中美就华为问题达成协议
下一条: 台积电到手A14肥单?苹果还在纠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