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下沽半导体企业“止血” 曾是全球十大厂商 集中发展汽车电池业务
* 来源 : * 作者 : admin * 发表时间 : 2019-11-29
继决定退出液晶显示屏市场后,日本松下(Panasonic)再撤出半导体业务,将旗下持续亏损的半导体企业股份,出售给台湾半导体厂商新唐科技,以推进结构改革。松下提出,在2021年度前,通过削减人工成本等,削减1000亿日圆(约71亿港元)开支,并清理亏损的业务,未来将强化车载用电池等产业。松下迄今一直是电动车大厂特斯拉(Tesla)的唯一电池供应商。松下股价昨升2.8%。
松下于1952年与荷兰飞利浦成立半导体业务合资企业,进军半导体市场,用于自家生产的家电等。直至1990年前后,松下的半导体业务收入仍跻身全球前十大之列,惟之后台湾地区、韩国厂商相继崛起,松下半导体的业绩恶化。
台韩同业崛起 竞争加剧
松下的电视和数码相机等销售放慢,也令松下的半导体厂开工率下降。2014年,松下将富山和新潟的3家工厂改为与以色列半导体厂TowerJazz共同经营,另外又关闭了部分厂房。今年4月,松下又出售部分半导体业务。
日本科技业界曾席卷全球半导体市场,在1980年代凭藉动态随机存取记忆体(DRAM)等引领全球。1982年底,日本第一代64K DRAM抢占全球市场份额的66%,冲击美国半导体产业。美国在1986年促使日本签署《日美半导体协议》,对日本的半导体产业施加限制。美国半导体业界之后稳步增长,台湾地区及韩国的半导体业务亦随之崛起,与日本的半导体产业呈此消彼长之势。
80年代日美半导体协议限制生产
共同社指出,日本半导体产业当前仅余下Kioxia(原东芝存储器控股)和索尼半导体解决方案等少数大厂,将松下等规模较小的厂商抛离在后。根据调查机构IC Insights的数据,去年日本半导体产业在全球的市占率只有7%,同年全球半导体前10名企业已没有日本企业。但部分日本业界转型为半导体设备和材料的供应商。
松下等未能订出重要的改革策略,加上中美贸易摩擦导致销售放慢,成为松下放弃半导体业务的导火线。位于京都府长冈京市,由松下全额出资,负责半导体开发、制造和销售的“松下半导体解决方案”(PSCS),在2018财年(截至2019年3月)的营业亏损为235亿日圆(约17亿港元)。松下有感在2019财年(截至2020年3月)争取半导体业务转亏为盈的目标难以实现,因此除了出售“松下半导体解决方案”,也将卖掉合资公司“松下TowerJazz半导体”位于富山县和新潟县的3家厂房。
半导体解决方案2018财年蚀17亿
在2019财年,松下整体的营业利润预期按年减少27%,降至3000亿日圆(约214亿港元)。为提高整体业务的盈利,松下早前决定在2021年之前,撤出同样亏损的液晶显示屏业务。以往液晶显示屏产业主要集中在日韩两国,近年中国也加入竞争,令显示屏的价格下降,促使业内部分企业转型。全球液晶显示屏出货量排名前10的企业当中,日本的只剩夏普(Sharp)。事实上,松下2016年已宣布停产液晶电视。
锐意扩大半导体产业的新唐科技,已跟松下签订股份及资产购买合约。这项交易预计在明年6月完成,但须通过全球相关机构的批准。新唐的两大业务支柱,是用于控制电子产品的MCU(微控制单元)等自主产品,以及来自其他企业的代工订单。
上一条: 半导体业2020年首季
下一条: 松下将向台湾企业出售半导体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