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媒:中国大陆记忆体业现状
* 来源 : * 作者 : admin * 发表时间 : 2019-12-26
吴金荣 微驱科技总经理
目前全球的记忆体供应链掌握在韩、美、日3国少数厂商手上,DRAM方面,三星占有约45%市占率、SK海力士约28%、美光约20%;NAND Flash方面,三星市占率约32%、SK海力士约10%、铠侠(Kioxia,原东芝记忆体)约19%、威腾约15%、美光约14%、英特尔约8%。
良率是最重要观察指标
紫光集团于2015年7月间传出欲以230亿美元收购美光,不过基于国安考量,此项收购无法成局。平心而论,收购是进入高科技新技术的终极捷径,不仅可即时获得生产、研发技术,且可取得完整的专利库,避免专利诉讼。
收购之路窒碍难行,在政策及资金支持下,各地大量投资DRAM及NAND晶圆厂。合肥长鑫9月宣布,自主设计的19奈米DRAM开始量产,初期月产能2万片,预计明年中扩充至4万片,此次量产产品,预计于11、12月开始出货,最重要的观察指标是良率。
长鑫的DRAM厂共规划3个厂区,1厂已进入量产,规划产能最高12万片,不过短期内,长鑫没有计划快速扩充投产规模到最大,该厂已投入约30亿美元,在量产19奈米制程之际,也同步进行17奈米的研发,下一阶段的4万片产能将可能导入17奈米制程。
除长鑫外,紫光集团也加入DRAM生产,紫光结合大基金与重庆市政府兴建DRAM厂,预计2021年投产;紫光集团预计未来10年,总计投入8000亿元人民币发展DRAM产业。
NAND主要投入的厂商为紫光旗下的长江存储,受惠于旗下武汉新芯既有12吋厂,及该厂10年以上记忆体的研发经验,加上与海外伙伴的策略合作,长江存储领先中国记忆体业,于2017年完成设计并生产出首款32层3D NAND。
今年9月长江存储64层3D NAND进入小量生产,目前良率正逐步拉升,预计2020年的月产能规模,将朝向10~15万片逐步增加。2020年,长江存储将跳过96层技术,直接研发128层技术。
技术落后领导厂1~3世代
除了长江存储外,总投资达240亿美元的紫光成都存储也规划将登场,预计建设3D NAND记忆体产线,初步产能规模上看10万片,可望于2021~2022年开始投产。
中国记忆体业者,虽然已度过开发期且开始量产出货,俨然将成为记忆体新势力,若是中国业者规划的产能全数开出,将造成市场不小的波动。
中国业者最大的考验是技术仍落后领导业者1~3个世代,其次是良率可能与领导厂商有一段不小的距离,这2项因素将使中国厂商的成本居高不下,开始量产是大量“烧钱”的起点,加上记忆体产业景气循环的振荡,中国记忆体业者的“钱景”恐不容乐观。
中国是全球记忆体最大市场,不论DRAM或NAND,中国的需求量皆远远地超越其他地区,进口替代成为中国最优先的策略。早在贸易战开打之前,中国就倾全力发展记忆体产业,力图减少对外倚赖,建立自主的产业供应链。SK海力士、三星及英特尔在中国皆有记忆体晶圆厂,皆为贴近市场及呼应中国的政策。
目前全球的记忆体供应链掌握在韩、美、日3国少数厂商手上,DRAM方面,三星占有约45%市占率、SK海力士约28%、美光约20%;NAND Flash方面,三星市占率约32%、SK海力士约10%、铠侠(Kioxia,原东芝记忆体)约19%、威腾约15%、美光约14%、英特尔约8%。
良率是最重要观察指标
紫光集团于2015年7月间传出欲以230亿美元收购美光,不过基于国安考量,此项收购无法成局。平心而论,收购是进入高科技新技术的终极捷径,不仅可即时获得生产、研发技术,且可取得完整的专利库,避免专利诉讼。
收购之路窒碍难行,在政策及资金支持下,各地大量投资DRAM及NAND晶圆厂。合肥长鑫9月宣布,自主设计的19奈米DRAM开始量产,初期月产能2万片,预计明年中扩充至4万片,此次量产产品,预计于11、12月开始出货,最重要的观察指标是良率。
长鑫的DRAM厂共规划3个厂区,1厂已进入量产,规划产能最高12万片,不过短期内,长鑫没有计划快速扩充投产规模到最大,该厂已投入约30亿美元,在量产19奈米制程之际,也同步进行17奈米的研发,下一阶段的4万片产能将可能导入17奈米制程。
除长鑫外,紫光集团也加入DRAM生产,紫光结合大基金与重庆市政府兴建DRAM厂,预计2021年投产;紫光集团预计未来10年,总计投入8000亿元人民币发展DRAM产业。
NAND主要投入的厂商为紫光旗下的长江存储,受惠于旗下武汉新芯既有12吋厂,及该厂10年以上记忆体的研发经验,加上与海外伙伴的策略合作,长江存储领先中国记忆体业,于2017年完成设计并生产出首款32层3D NAND。
今年9月长江存储64层3D NAND进入小量生产,目前良率正逐步拉升,预计2020年的月产能规模,将朝向10~15万片逐步增加。2020年,长江存储将跳过96层技术,直接研发128层技术。
技术落后领导厂1~3世代
除了长江存储外,总投资达240亿美元的紫光成都存储也规划将登场,预计建设3D NAND记忆体产线,初步产能规模上看10万片,可望于2021~2022年开始投产。
中国记忆体业者,虽然已度过开发期且开始量产出货,俨然将成为记忆体新势力,若是中国业者规划的产能全数开出,将造成市场不小的波动。
中国业者最大的考验是技术仍落后领导业者1~3个世代,其次是良率可能与领导厂商有一段不小的距离,这2项因素将使中国厂商的成本居高不下,开始量产是大量“烧钱”的起点,加上记忆体产业景气循环的振荡,中国记忆体业者的“钱景”恐不容乐观。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