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换人民币  当前汇率7.27

新应用衍生新需求 记忆体该升级或改朝换代?

* 来源 : 《电子工程专辑》 * 作者 : admin * 发表时间 : 2020-03-11
虽然目前传统记忆体在3D制程加持下尺寸更小、密度更大,性能得到很大提升,但新兴记忆体技术无论是作为独立晶片还是被嵌入于ASIC、MCU和运算处理器中,都有可能变得比现有的记忆体技术更具竞争力...各路厂商如何抉择?

记忆体产业有着周期性的波动,每当技术处于升级期时,就会出现价格上升;而技术成熟让储存密度提升,并且大批量生产后,又会让整个市场因为供过于求价格下降。

可见,推动产业的是先进技术。但是人都不喜欢“改变”,无论半导体供应商还是OEM,也许都更倾向于接受在既有产线和技术基础上的升级,而不是全面导入一种新技术。虽然目前传统记忆体在3D制程加持下尺寸更小、密度更大,性能得到很大提升,但新兴记忆体技术无论是作为独立晶片还是被嵌入于ASIC、微控制器(MCU)和运算处理器中,都有可能变得比现有的记忆体技术更具竞争力。

预计到2029年,新兴记忆体市场可望创造200亿美元的合并收入。其中,PCRAM由于价格低于DRAM,可望在2029年前成长至160亿美元的市场规模。同时,独立型MRAM和STT-MRAM(基于自旋转移力矩的MRAM)的收入将接近40亿美元,或超过2018年MRAM收入的170倍。

面对这样的诱惑,各路厂商如何抉择—在传统记忆体上持续演进,还是给新技术一个改朝换代的机会?
新应用对储存提出新需求

随着5G的逐步商用,汽车电子化以及人工智慧物联网(AIoT)应用的大量普及,大部分新兴领域的传统记忆体和储存架构已不能满足需求,储存产业需要在技术和模式上进行创新,才能跟上这样的趋势。

在上述的场景中,主要可分为两个大分类,一个是大量布署的感测终端,一个是需要即时回应的智慧终端机。华邦电子(Winbond)Flash产品企划处副处长陈苇霖认为,具体细分市场不同,对记忆体的性能需求也不一样。对于大量布署的智慧装置,成本与功耗是否够低将是关键;而需要一定运算能力的边缘设备,则需要具备高速读取写入介面/能力的记忆体,才能满足其对于系统性能的要求。

储存产业的专业人士从几个主流市场的例子,发表了各自的看法。

矽成半导体(ISSI)技术市场副总监田步严认为,5G元件市场主流DDR4的需求将超过DDR3,此外对大容量SPI NOR Flash需求快速增长,平行NOR Flash比例在逐渐减少。汽车电子中的智慧座舱应用,也对记忆体提出了大容量、高频宽、高速率的要求,从LPDDR4/LPDDR4X逐步过渡到LPDDR5,同时eMMC需求也成长很快,未来在自动驾驶中还需要记忆体具有低延迟、低功耗和自动纠错(内建ECC)等特性。AI应用方面则要求高频宽、高速度,目前Arm based 解决方案以双通道LPDDR4/4X为主,部分FPGA和x86架构以DDR4模组为主。
东芯半导体副总经理陈磊表示,大容量是所有记忆体发展的趋势,特别是5G大型基地台对大容量NOR Flash的需求。传统的消费类的NOR以中低容量为主,集中在128Mb以下,但是基地台对NOR的需求是512Mb、1Gb甚至2Gb。低功耗的要求主要在穿戴式的物联网(IoT)产品上,这类产品的特点是都以电池来驱动系统工作,使用的主要记忆体包括NOR Flash和低功耗DRAM。
“至于小封装,在AIoT等‘雾端’IoT设备上表现明显,以真无线(TWS)耳机为代表,这类产品本身的内部空间非常狭小;”陈磊说道,“所以在这些应用领域,我们不仅要提供晶圆级的封测产品,有的厂商更提出要提供系统级封装(SiP)晶圆产品。”
从硬体上来说,实现汽车的智慧化需要更多的环境感知,兆易创新Flash事业处资深产品市场总监陈晖表示,随着感测器和更多MCU整合到系统中,汽车电子各功能单元的资料都需要更高性能的Flash;从软体上来说,随着更多软体的整合,程式码量逐渐增加,直接导致Flash的容量需求越来越大。
其次是即时响应,对于高性能IoT应用,由于受到系统成本、功耗和尺寸的限制,通常会考虑减少或者去除DRAM,主晶片可以从Flash直接执行程式码,即晶片内执行(XiP),采用这种运作方式的Flash,能够大幅度缩短固定位元组资料的读取时间,减少主晶片的等待时间,从而提高主晶片的效率。
可靠性和安全性也是这些应用重点关注的问题。陈晖认为,对Flash而言,需要保证20年内的资料保存和10万次以上的擦写次数。而安全性方面,相对于系统单晶片(SoC),Flash用于储存众多关键系统程式码、应用程式码以及驱动程式,当应用和设备遭到攻击时,Flash更容易被当作攻击的第一目标,记忆体厂商要与主晶片厂商紧密配合,才能将Flash与SoC进行安全性绑定,提升整体系统的安全性。
从主控晶片角度分析
随着3D NAND Flash层数越来越高,所衍生的相互干扰与资料潜在错误率,NAND Flash主控晶片这时候也需要与时俱进。“我们在Flash控制晶片中加入了专利AI演算法,加强ECC的修正能力;”衡宇科技行销专案副总胡家铭表示,这能让使用者在享用越来越高容量的同时提升资料安全性。他介绍,主控晶片中的错误更正模组,历经从BCH (Bose、Ray-Chaudhuri、Hocquenghem)码发展到LDPC (Low Density-Parity Check)码的发展过程,资料流程设计从单纯的硬解码,进步到含有NAND通道状态参数的软解码。
“我们的重点在于调整NAND通道搭配设定环境状态参数值,结合自我适应AI的动态演算法,选择最佳的参数设定。”胡家铭说,NAND通道状态参数的品质会影响LDPC的解码能力与容错率,NAND的状态分布随着时间、温度环境,跟使用次数会一直改变并且寿命会衰减,NAND通道状态参数跟NAND的读写操作状态息息相关。运用自我调整AI技术,可以透过训练来辨识NAND的状态并且加以预测当下NAND通道的状态参数,达到最大量化资讯并提升LDPC的随机错误保护能力,有效延长NAND使用寿命。
5G除了速度倍增以外,频宽也加大,另外也带动了AIoT应用中最重要的边缘运算(Edge computing)。慧荣科技(Silicon Motion)市场行销暨研发资深副总Nelson S. Duann分析,边缘运算会带来大量的资料需求,再加上内部运算需要快速的资料分析及存取,因此“存放装置原先最常使用的SATA III介面已经渐渐无法满足5G × AIoT的需求,而取而代之的是PCIe介面。从Gen3 x2、x4再到更快速的Gen4 x2、x4,都已经达到亦或是超出5G目前所需要的速度。”另外他也指出,在5G × AIoT的网路世界里,安全更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环,“不仅仅要提供资料在内部传输的端到端加密,还要在资料保护上提供AES、OPAL等加密标准,才能使得固态硬碟(SSD)在5G和AIoT等技术的快速演进下跟上脚步。”
而在汽车电子化的演进下,越来越多的电子技术也在车上逐渐实现,先进驾驶辅助系统(ADAS)、自动驾驶等技术对于存放装置的速度以及稳定性有了更高要求,并且为了降低震动的风险,基本上都使用嵌入式的SSD作为存放装置。Duann表示:“需要有各种规格的车载SSD来满足不同的需求,除了eMMC、SATA、PCIe以外,目前最新的UFS也已经准备好要用于车载领域。”
DRAM和NAND不断演进
作为记忆体晶片产业的两大驱动力,DRAM和NAND技术都在不断演进。随着美光(Micron)量产首批LPDDR5晶片,LPDDR5和UFS3.0将成为5G手机标配,进一步满足5G手机对储存读写速度和功耗的要求。
在陈磊看来,将来DRAM的发展趋势有两个:“一个是高频宽,包括采用TSV的HBM、HBM2 或HMC;另一个是低延迟的RLDRAM。”在NAND Flash上,目前国际主流制程都已经是3D NAND,包括三星(Samsung)、海力士(SK Hynix)、美光和东芝(Toshiba)等基本都进入了96层的3D NAND。TLC 3D NAND制程已经成熟,也已经看到QLC的3D NAND在SSD上使用。
目前控制器IC在制程也已进入1x nm节点,衡宇科技表示对未来UFS市场持正面看法,而同时eMMC市场也会持续应用在其他嵌入式产品上,与UFS并存。一个是高速/高容量的应用领域,一个是低耗电/低容量的应用领域。对于QLC/PLC这类储存技术,胡家铭认为初期还不会用在嵌入式产品上,而是会以其可插拔的Flash产品特性为主要应用市场,例如uSD/SSD/USB,技术更成熟后才会进入嵌入式产品。
从制程结构上看,NAND Flash的3D堆叠的层数已经从32层来到92或96层,即使128层或更多堆叠层数也都已经在NAND厂商的技术蓝图上;从速度上看,3D NAND介面的速度已经从800Mbps提升到1,600Mbps,接下来就上看2,000Mbps以上。为了因应3D NAND的制程转换和速度提升,“记忆体控制器会预先规划支援各家最新NAND介面的速度,同时也将满足低功耗、高性能的要求;”Duann指出,“以行动储存应用的UFS为例,就非常需要高性能、低功耗及如何管理3D NAND让整个储存产品寿命延长。”
LDPC电路对于3D NAND ECC的纠错更正是必备,RAID是另一个管理NAND的利器,各家3D NAND都有稍许不同的要求。
阻碍新兴记忆体的因素
一些新兴记忆体技术,如MRAM、 STT-MRAM、PCRAM、ReRAM、 FRAM等已被提出来几十年,仍在等待合适的时机爆发。据Objective Analysis和Coughlin Associates发布的最新年度报告《Emerging Memories Ramp Up》显示,MRAM、PCRAM和ReRAM已经发展到关键期,并且已经开始取代SoC中的大部份嵌入式NOR Flash、SRAM,甚至是DRAM。
应用材料(Applied Materials)金属沉积产品事业部全球产品经理周春明在接受EE Times China 采访时曾表示,这些新型记忆体既能提供更多工具来增强近记忆体运算(Near Memory Compute),也是下一阶段记忆体内运算(In-Memory Compute)的建构模组。
然而,阻碍他们的最大因素或许还是成本。
记忆体是一个成本导向的产业,在记忆体技术选择中,较昂贵的技术通常被低成本的技术所取代。陈晖表示,记忆体的容量和单元大小决定了记忆体的单位成本,容量越大、储存单元越小,单位成本就越低。在此同时,要取代现有技术,需要找到关键的市场应用,这也是新兴记忆体的重要挑战之一。
在所有不断涌现的新兴记忆体中,MRAM最有可能被广泛采用,然而这既取决于制程的进步,也取决于支援离散和嵌入式MRAM元件技术的生态系统之改善。举例来说,第一代MRAM (Toggle MRAM)具有非挥发性、高可靠性、快速读写的特性,可以有效抵抗高辐射以及高温环境,Toggle MRAM的主要缺点是功耗相对高、尺寸比较大,受限于整合度和成本,应用市场主要集中在军工、航太、车载、医疗等领域。
而新一代的MRAM技术—STT-MRAM,得益于其在功耗、持久和耐用上的优异性能,受到产业的广泛关注,目前主要应用在企业级储存,包括SSD buffer、RAID buffer等。
FRAM方面,“由于尺寸延展性和高成本的瓶颈,基于PZT的FRAM发展受到限制,基于二氧化铪(HfO2)的新型FRAM受到业界的关注,但尚处于早期研发阶段;”陈晖表示,WebFeet Research研究资料显示,FRAM 2018年全球市场规模约1.3亿美元。
汉萨科技(Hexas)执行长王振志认为,新型记忆体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薄膜的介面电性与材料物理特性,而且须与主流技术如DRAM搭配,才能在容量密度、操作速度和信赖度上匹配现有的记忆体规格与条件,在容量密度、量产化和替换弹性度上占有先机。
避开正面战场 寻求新兴应用
陈苇霖认为,目前Flash与DRAM保持大量稳定生产,产品品质也非常高,而且也因为产品特性而衍生出相关硬体与软体相互支援的生态系统;“因此在既有应用下,新兴储存技术要挑战目前广泛使用的Flash与DRAM十分的困难。”
但是他补充,新兴记忆体的价值较容易在现有产品无法使用的特殊场景中被重视,如高环境温度、极低功耗需求。然而特殊应用场景意味着需求稀少,如何找到可以爆炸性成长的特殊杀手级应用十分重要。凭藉早期少量多样的需求,逐步完备新兴记忆体的品质同时,降低生产成本是最大的挑战。
田步严和陈磊也持相同观点,就是新型的非挥发性产品短期内不会取代传统的挥发性记忆体。因为从成本来说,这类新品单位元的价格依旧偏高,储存密度也还远不及今天的3D NAND和DRAM。另外,生态不够健全,制程演进速度也偏慢,现在都是在替代嵌入式的eFlash和SRAM市场。只有等容量达到今天NAND的水准,且成本大幅下降,才有可能取代现有的SPI NOR、NAND和DRAM。
DRAM、NAND和3D XPoint技术的性能比较。
对于独立的记忆体市场来说,研发和推广新产品成本很高,对于已有成熟储存产品的市场,取代趋势不易,所以新型记忆体往往朝新兴应用市场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