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国产GPU产业链势不可挡
* 来源 : * 作者 : admin * 发表时间 : 2021-05-10
正所谓一切过往皆为序章。2020年7月英伟达的市值超过英特尔市值,GPU公司在半导体公司中市值成为No.1,可谓GPU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事件,GPU亦迎来了飞瀑直泻的“新拐点”,走出了从配角走向主角并持续大放异彩的“芯”剧情。
来看看GPU的“逐鹿”舞台:一方面,GPU持续在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数据可视化、人工智能、高性能计算、自动驾驶等应用领域深度拓展;另一方面,在技术上不断演进,云端协同、异构集成等向纵深推进,而传统桌面级/服务器GPU和移动GPU领域的技术也在相互渗透,如苹果自研的M1芯片里从传统移动GPU进入桌面,种种“变革”让GPU激发出充沛的潜能,正晋身成为半导体业的新高地。
有数字为证:据Verified Market Research研究表明,全球GPU市场规模将在2020年至2027年维持增长,2027年将达到1853.1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高达32.82%。
面对大有可为的GPU市场,国产GPU的“成色”几何?
不得不说,与其他高端芯片“同病相怜”的是这一市场基本被国外巨头如英伟达、英特尔、AMD等占据,而且他们在持续创新的同时在不断加快攻城略地。国内虽有一些企业如景嘉微、航锦、中船709所等先行试水,在技术、生态和应用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和突破,但与巨头相比仍存较大差距。
当时代的洪流与历史交织向前,国产GPU已然要站在新的历史诉求与征程之上。在全球高科技的强对抗性和不确定性加大的情形下,国产化替代和供应链安全变得愈发重要,GPU必然不能成为“飞地”;而在传统与新兴应用的驱动与创新技术的整合潮之下,扮演主力角色的GPU成“命系”成败关键。
国产GPU要真正“破壁”,显然需要从IP、到设计、到软件生态再到应用的全产业链的合作与重构。
来看看GPU的“逐鹿”舞台:一方面,GPU持续在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数据可视化、人工智能、高性能计算、自动驾驶等应用领域深度拓展;另一方面,在技术上不断演进,云端协同、异构集成等向纵深推进,而传统桌面级/服务器GPU和移动GPU领域的技术也在相互渗透,如苹果自研的M1芯片里从传统移动GPU进入桌面,种种“变革”让GPU激发出充沛的潜能,正晋身成为半导体业的新高地。
有数字为证:据Verified Market Research研究表明,全球GPU市场规模将在2020年至2027年维持增长,2027年将达到1853.1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高达32.82%。
面对大有可为的GPU市场,国产GPU的“成色”几何?
不得不说,与其他高端芯片“同病相怜”的是这一市场基本被国外巨头如英伟达、英特尔、AMD等占据,而且他们在持续创新的同时在不断加快攻城略地。国内虽有一些企业如景嘉微、航锦、中船709所等先行试水,在技术、生态和应用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和突破,但与巨头相比仍存较大差距。
当时代的洪流与历史交织向前,国产GPU已然要站在新的历史诉求与征程之上。在全球高科技的强对抗性和不确定性加大的情形下,国产化替代和供应链安全变得愈发重要,GPU必然不能成为“飞地”;而在传统与新兴应用的驱动与创新技术的整合潮之下,扮演主力角色的GPU成“命系”成败关键。
国产GPU要真正“破壁”,显然需要从IP、到设计、到软件生态再到应用的全产业链的合作与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