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存储器厂掀扩产潮
* 来源 : * 作者 : admin * 发表时间 : 2021-07-23
据台湾地区媒体报道,疫情带动全球半导体产业供应紧张,终端产品的智慧化以及居家办公与娱乐带来的电子产品需求也推升记忆体需求,中国台湾地区记忆体供应链的商机爆发才刚开始。
根据《财讯》报导,疫情造成半导体供应链紧张,台湾地区除了造就了台积电龙头的地位,也带动两大产业成长,那就是面板产业与记忆体产业。其中,记忆体产业受益于在家工作以及相关娱乐需求,终端电子产品与云端伺服器出货大增,带动相关记忆体需求成长。
需求成长比扩产快
根据台湾地区“工研院”统计指出,台湾地区在2020年的记忆体相关制造产值达到1千9百亿元新台币,年增19.4%;而其最新预估,2021年记忆体制造可达2千5百亿元,年增率超过3成。不仅将超越整体半导体产值成长幅度,也超越晶圆代工与IC设计产值成长幅度。
若以全球市场规模与成长来看,根据IC Insights预测,记忆体的上升走势将持续到2022年,总销售额达到1804亿美元,比2018年的高峰1633亿美元还高。而IC Insight也预计全球记忆体市场将在2023年达到下一个循环周期高峰,整体市场收入将达到近2千2百亿美元,首次突破2千亿美元,然后在2024年进入衰退。
若要看记忆体未来的发展空间,就必须观察两大重要指标。首先从需求面来看。自疫情爆发以来,消费性电子终端产品,包括游戏机、笔电受益于居家经济,都有相当大的销售成长,整体市场需求暂时还没有冷却的迹象。而2020年智慧型手机虽然受到疫情干扰,以及华为被制裁影响,供需出现乱流,但今年以来可以看到取代华为地位的业者已经出现,智慧型手机也恢复生产秩序,整体出货也回到成长的轨道上。
以记忆体使用量来看,PC设备平均都已经提升到16CB,高阶电竞更是32 GB起跳,而中高阶手机使用的记忆体/储存容量也从过去的平均8 GB/128 GB容量提升至12GB/256 GB,记忆体需求也明显增加。再加上汽车电子在智慧与多媒体功能方面的强化,单一汽车需要的记忆体容量需求相较起传统汽车,都有5到10倍以上的增长,由于需求成长速度超过业者扩产速度,记忆体供需紧张的状况未来数年内恐怕都很难缓解。
贸易摩擦拉大缺口
贸易摩擦加之美国的限制,将可能导致部分大陆相关业者无法出口、无法获得机台设备,甚至相关制造材料的供应也可能出现问题。
目前中国三大记忆体生产业者,包括长江存储、合肥长鑫,以及福建晋华,分别生产NAND Flash与DRAM。长江存储主要以生产NAND Flash为主,影响的台湾产业链包括旺宏、华邦电等上游业者,以及群联、威刚、宇瞻等中下游厂商。
合肥长鑫、福建晋华也都在积极扩产,根据估算,二者在DRAM的市占总计不到6%,虽与美光、三星等领先业者相较之下差距仍大,但预期仍将可能推升相关的市场价格。台厂这方面预期受益的,主要有南亚科、力积电,以及力成、晶豪科、南茂等。
除了NAND Flash与DRAM外,中国的NOR Flash业者多数没有晶圆厂,必须在中芯等晶圆代工业者投产,因为中芯遭美国制裁,相关的业者,如兆亿创新的生产出货也受到挫折,导致NOR Flash的供应吃紧,台湾的旺宏和华邦电成为最大受益者。近期中芯与美国谈判获得突破,虽然未来扩产设备取得难度仍高,但继续代工服务问题多数已经解决,相关记忆体业者产能也陆续恢复。
不过目前来看,由于需求推动,上游业者基本上都处于供不应求的状况,因此记忆体产业链也出现久违的投资扩产潮。以上游业者而言,旺宏、华邦电、南亚科都已经先后在这几年投下巨资扩产,旺宏在2020年投资85亿元,以购置新机台取代旧机台来改善产能;同时出售产能低、作为代工用途的6吋厂,专心发展记忆体。但近来6吋厂的出售出现杂音,因为尽管市场上传出不少有意抢购的厂商,却有股东希望能把6吋厂移作他用,填补半导体庞大缺口,而非设备、厂房分开出售的杀鸡取卵方式,因而整桩卖厂案仍可能有变数。
上中下游全面进补
华邦电投资新台币3千亿元在高雄建厂,原本因为疫情影响暂时停摆,但因市场需求推动,重新赶进度,预计2022年下半年试运转,主要用于制造DRAM。南亚科与力积电同样也都在进行12吋厂建厂计划,南亚科技的新厂预估以7年分三阶段投资,计划于 2021年底动工,2023年底完工,2024年开始第一阶段量产,总投资金额约为新台币3000亿元。而力积电也投入2780亿元新台币在铜锣设厂,预计都是在两年内完工投产。
而群联也在苗栗竹南总部购置面积达4675坪的土地,作为未来20年的产能发展基地,董事长潘健成认为,台湾地区半导体产业已经迎来超级周期,必须预作准备。
而诸如威刚等下游业者,也都因为产能满载,而有增设新生产线的规画。在记忆体封测方面,力成砸下两百亿元在竹科兴建二厂,南茂下半年则将扩增产能25%,华东在中国台湾与中国大陆的扩产计划都已经完成,而福懋科下半年亦有扩产规画。业者普遍都看好未来记忆体需求扩大,营收持续成长。台湾业者如何预做准备并寻求商机,就考验业者的智慧了。
根据《财讯》报导,疫情造成半导体供应链紧张,台湾地区除了造就了台积电龙头的地位,也带动两大产业成长,那就是面板产业与记忆体产业。其中,记忆体产业受益于在家工作以及相关娱乐需求,终端电子产品与云端伺服器出货大增,带动相关记忆体需求成长。
需求成长比扩产快
根据台湾地区“工研院”统计指出,台湾地区在2020年的记忆体相关制造产值达到1千9百亿元新台币,年增19.4%;而其最新预估,2021年记忆体制造可达2千5百亿元,年增率超过3成。不仅将超越整体半导体产值成长幅度,也超越晶圆代工与IC设计产值成长幅度。
若以全球市场规模与成长来看,根据IC Insights预测,记忆体的上升走势将持续到2022年,总销售额达到1804亿美元,比2018年的高峰1633亿美元还高。而IC Insight也预计全球记忆体市场将在2023年达到下一个循环周期高峰,整体市场收入将达到近2千2百亿美元,首次突破2千亿美元,然后在2024年进入衰退。
若要看记忆体未来的发展空间,就必须观察两大重要指标。首先从需求面来看。自疫情爆发以来,消费性电子终端产品,包括游戏机、笔电受益于居家经济,都有相当大的销售成长,整体市场需求暂时还没有冷却的迹象。而2020年智慧型手机虽然受到疫情干扰,以及华为被制裁影响,供需出现乱流,但今年以来可以看到取代华为地位的业者已经出现,智慧型手机也恢复生产秩序,整体出货也回到成长的轨道上。
以记忆体使用量来看,PC设备平均都已经提升到16CB,高阶电竞更是32 GB起跳,而中高阶手机使用的记忆体/储存容量也从过去的平均8 GB/128 GB容量提升至12GB/256 GB,记忆体需求也明显增加。再加上汽车电子在智慧与多媒体功能方面的强化,单一汽车需要的记忆体容量需求相较起传统汽车,都有5到10倍以上的增长,由于需求成长速度超过业者扩产速度,记忆体供需紧张的状况未来数年内恐怕都很难缓解。
贸易摩擦拉大缺口
贸易摩擦加之美国的限制,将可能导致部分大陆相关业者无法出口、无法获得机台设备,甚至相关制造材料的供应也可能出现问题。
目前中国三大记忆体生产业者,包括长江存储、合肥长鑫,以及福建晋华,分别生产NAND Flash与DRAM。长江存储主要以生产NAND Flash为主,影响的台湾产业链包括旺宏、华邦电等上游业者,以及群联、威刚、宇瞻等中下游厂商。
合肥长鑫、福建晋华也都在积极扩产,根据估算,二者在DRAM的市占总计不到6%,虽与美光、三星等领先业者相较之下差距仍大,但预期仍将可能推升相关的市场价格。台厂这方面预期受益的,主要有南亚科、力积电,以及力成、晶豪科、南茂等。
除了NAND Flash与DRAM外,中国的NOR Flash业者多数没有晶圆厂,必须在中芯等晶圆代工业者投产,因为中芯遭美国制裁,相关的业者,如兆亿创新的生产出货也受到挫折,导致NOR Flash的供应吃紧,台湾的旺宏和华邦电成为最大受益者。近期中芯与美国谈判获得突破,虽然未来扩产设备取得难度仍高,但继续代工服务问题多数已经解决,相关记忆体业者产能也陆续恢复。
不过目前来看,由于需求推动,上游业者基本上都处于供不应求的状况,因此记忆体产业链也出现久违的投资扩产潮。以上游业者而言,旺宏、华邦电、南亚科都已经先后在这几年投下巨资扩产,旺宏在2020年投资85亿元,以购置新机台取代旧机台来改善产能;同时出售产能低、作为代工用途的6吋厂,专心发展记忆体。但近来6吋厂的出售出现杂音,因为尽管市场上传出不少有意抢购的厂商,却有股东希望能把6吋厂移作他用,填补半导体庞大缺口,而非设备、厂房分开出售的杀鸡取卵方式,因而整桩卖厂案仍可能有变数。
上中下游全面进补
华邦电投资新台币3千亿元在高雄建厂,原本因为疫情影响暂时停摆,但因市场需求推动,重新赶进度,预计2022年下半年试运转,主要用于制造DRAM。南亚科与力积电同样也都在进行12吋厂建厂计划,南亚科技的新厂预估以7年分三阶段投资,计划于 2021年底动工,2023年底完工,2024年开始第一阶段量产,总投资金额约为新台币3000亿元。而力积电也投入2780亿元新台币在铜锣设厂,预计都是在两年内完工投产。
而群联也在苗栗竹南总部购置面积达4675坪的土地,作为未来20年的产能发展基地,董事长潘健成认为,台湾地区半导体产业已经迎来超级周期,必须预作准备。
而诸如威刚等下游业者,也都因为产能满载,而有增设新生产线的规画。在记忆体封测方面,力成砸下两百亿元在竹科兴建二厂,南茂下半年则将扩增产能25%,华东在中国台湾与中国大陆的扩产计划都已经完成,而福懋科下半年亦有扩产规画。业者普遍都看好未来记忆体需求扩大,营收持续成长。台湾业者如何预做准备并寻求商机,就考验业者的智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