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前10大IC设计公司,有七家CEO出身中国台湾!
* 来源 : * 作者 : admin * 发表时间 : 2022-05-09
全球前10大IC设计公司,有七家CEO出身台湾! 迈凌高价并购慧荣,骨子里仍离不开“台湾味”
全球IC设计产业再现并购潮,美商迈凌科技(MaxLinear)5日宣布以38亿美元总金额、溢价48%收购来自台湾、在美股挂牌的慧荣科技,两家公司合并后年营收有机会挑战23亿美元,并跻身全球IC设计业前十强。
这个合并案有几个重要特色,也有好几个重点可以观察,值得进一步分析。
首先,对慧荣的股东来说,这是一个好到难以拒绝的offer。慧荣执行长苟嘉章接受《问芯Voice》访问时说,被并购并非董事会预期的结果,但它最后还是发生了,是因为收购条件合理,董事会无法拒绝,从结果来看,合并对迈凌、慧荣及股东等,都是多赢。
从苟嘉章的话来推敲,在这个合意并购案中,慧荣似乎有无可奈何的成份在内,甚至是被强势的美国资本市场及股东行动主义决定命运的角色。因为,迈凌提出这个高溢价收购邀约,如果慧荣拒绝了,可能接下来迈凌就会展开敌意并购的动作;其次,高达48%的溢价,若慧荣董事会拒绝,股东也可以表达反对意见,甚至状告公司。
当然,迈凌会祭出高溢价收购策略,重点当然是慧荣去年净利远高于迈凌。
去年慧荣营收9.22亿美元,净利2.19亿美元,至于迈凌营收8.92亿美元,净利则只有4196万美元,是慧荣的五分之一。慧荣是高获利但低本益比(PE),至于迈凌则是高PE但并非很赚钱的公司,慧荣的获利可以快速带给迈凌正面帮助,获取更高的市场价值。
此外,在产品、技术及客户结构上,两家公司几乎完全互补,没有重叠。
迈凌耕耘宽频、连线、基础建设领域,专精技术是射频、类比及混合讯号处理能力;慧荣则投入储存设备产业,拥有领先市场的NAND Flash控制晶片技术。由于产业领域、客户结构都很不同,收购案会让新公司跨进不同领域,有明显的横向扩充效益,可能也是迈凌愿意花大钱收购的原因。
迈凌可望挤身全美第七大IC设计公司
因此,“以小吃大”的迈凌,要以此合并案展现更上层楼的决心。
根据迈凌的简报资料,慧荣及迈凌预估2022年营收目标,分别是12亿美元及11亿元,在美国IC设计业排第10名及第11名,合并后则会成为营收达23亿美元的公司,并挤到全美第七大IC设计公司。
此外,根据日经中文网报导,若以迈凌及慧荣合并后今年可达23亿美元的营收数字来看,也有机会在全球排到第十强,把去年营收15.4亿美元的奇景光电挤下来。
不过,可能有些人会觉得奇怪,为何是一家比较小的公司迈凌,以溢价近五成把营运规模较大的慧荣买下来?而且总金额达38亿美元的并购,迈凌本身现金不够,还向富国银行借款31亿美元。迈凌董事会与执行长到底看到什么机会,敢做这个决定?
其实,半导体产业近几年确实已出现剧烈变化,来自企业客户需求大幅攀升,尤其是云端数据中心的快速成长,成为未来主要的商机来源。
全球IC设计产业再现并购潮,美商迈凌科技(MaxLinear)5日宣布以38亿美元总金额、溢价48%收购来自台湾、在美股挂牌的慧荣科技,两家公司合并后年营收有机会挑战23亿美元,并跻身全球IC设计业前十强。
这个合并案有几个重要特色,也有好几个重点可以观察,值得进一步分析。
首先,对慧荣的股东来说,这是一个好到难以拒绝的offer。慧荣执行长苟嘉章接受《问芯Voice》访问时说,被并购并非董事会预期的结果,但它最后还是发生了,是因为收购条件合理,董事会无法拒绝,从结果来看,合并对迈凌、慧荣及股东等,都是多赢。
从苟嘉章的话来推敲,在这个合意并购案中,慧荣似乎有无可奈何的成份在内,甚至是被强势的美国资本市场及股东行动主义决定命运的角色。因为,迈凌提出这个高溢价收购邀约,如果慧荣拒绝了,可能接下来迈凌就会展开敌意并购的动作;其次,高达48%的溢价,若慧荣董事会拒绝,股东也可以表达反对意见,甚至状告公司。
当然,迈凌会祭出高溢价收购策略,重点当然是慧荣去年净利远高于迈凌。
去年慧荣营收9.22亿美元,净利2.19亿美元,至于迈凌营收8.92亿美元,净利则只有4196万美元,是慧荣的五分之一。慧荣是高获利但低本益比(PE),至于迈凌则是高PE但并非很赚钱的公司,慧荣的获利可以快速带给迈凌正面帮助,获取更高的市场价值。
此外,在产品、技术及客户结构上,两家公司几乎完全互补,没有重叠。
迈凌耕耘宽频、连线、基础建设领域,专精技术是射频、类比及混合讯号处理能力;慧荣则投入储存设备产业,拥有领先市场的NAND Flash控制晶片技术。由于产业领域、客户结构都很不同,收购案会让新公司跨进不同领域,有明显的横向扩充效益,可能也是迈凌愿意花大钱收购的原因。
迈凌可望挤身全美第七大IC设计公司
因此,“以小吃大”的迈凌,要以此合并案展现更上层楼的决心。
根据迈凌的简报资料,慧荣及迈凌预估2022年营收目标,分别是12亿美元及11亿元,在美国IC设计业排第10名及第11名,合并后则会成为营收达23亿美元的公司,并挤到全美第七大IC设计公司。
此外,根据日经中文网报导,若以迈凌及慧荣合并后今年可达23亿美元的营收数字来看,也有机会在全球排到第十强,把去年营收15.4亿美元的奇景光电挤下来。
不过,可能有些人会觉得奇怪,为何是一家比较小的公司迈凌,以溢价近五成把营运规模较大的慧荣买下来?而且总金额达38亿美元的并购,迈凌本身现金不够,还向富国银行借款31亿美元。迈凌董事会与执行长到底看到什么机会,敢做这个决定?
其实,半导体产业近几年确实已出现剧烈变化,来自企业客户需求大幅攀升,尤其是云端数据中心的快速成长,成为未来主要的商机来源。
两家公司合并后,显然目标是打开云端数据企业客户的大门,迈凌要透过慧荣SSD产品线,打入商业用户的储存市场,这是一个潜在机会达150亿美元的市场。
“如果公司没有赚够多的钱,根本无法在行业中生存”
不过,在迈凌与慧荣宣布合并后,今(6)日下午群联电子也刚好举行法说会,由于慧荣与群联一直是储存记忆体控制IC产业的两大龙头厂,许多法人询问这个合并案的影响,群联执行长潘健成也有一些关键的说明。
潘健成提到,他无法臆测同业收购的原因,但他觉得,产业竞争愈来愈激烈,群联不断在找人加人,如今全球已有2500名研发人员,研发金额占营收比高达14%,至于营业费用中的八成全都砸到研发上,如果公司没有赚够多的钱,根本无法在行业中生存。
不过,在迈凌与慧荣宣布合并后,今(6)日下午群联电子也刚好举行法说会,由于慧荣与群联一直是储存记忆体控制IC产业的两大龙头厂,许多法人询问这个合并案的影响,群联执行长潘健成也有一些关键的说明。
潘健成提到,他无法臆测同业收购的原因,但他觉得,产业竞争愈来愈激烈,群联不断在找人加人,如今全球已有2500名研发人员,研发金额占营收比高达14%,至于营业费用中的八成全都砸到研发上,如果公司没有赚够多的钱,根本无法在行业中生存。
此外,群联与慧荣的生意模式一直很不同。慧荣比较偏纯控制IC厂商,群联则除了控制IC外,也做模组产品,也帮客户做设计服务,也因为产品要搭着记忆体出货,所以群联的营收大但毛利率较低,群联去年营收625亿元,是慧荣两倍以上,但毛利率30%,慧荣则在50%左右,两者明显不同。
慧荣并入美国公司 中国市场可能有竞争障碍
事实上,许多SSD产品,九成以上的成本都是在主晶片NAND Flash,控制IC有时连5%都不到,因此业界人士普遍认为,纯以控制IC在市场竞争,确实会很辛苦,这也是为何群联必须做模组又做设计服务,才能扩大营运规模。
不过,群联厉害之处是,可以和几家NAND Flash原厂如东芝(铠侠)及美光等维持好关系,没有因为做其他业务而伤害彼此的合作关系。
观察近来记忆体控制IC的市场变化,包括中国台湾、中国大陆两地有许多新的控制IC业者不断出现,市场竞争确实愈来愈激烈。而且,也因为大陆本地业者积极发展,让许多外商或台商要面对一个变数,未来会不会被本地业者取代。
事实上,许多SSD产品,九成以上的成本都是在主晶片NAND Flash,控制IC有时连5%都不到,因此业界人士普遍认为,纯以控制IC在市场竞争,确实会很辛苦,这也是为何群联必须做模组又做设计服务,才能扩大营运规模。
不过,群联厉害之处是,可以和几家NAND Flash原厂如东芝(铠侠)及美光等维持好关系,没有因为做其他业务而伤害彼此的合作关系。
观察近来记忆体控制IC的市场变化,包括中国台湾、中国大陆两地有许多新的控制IC业者不断出现,市场竞争确实愈来愈激烈。而且,也因为大陆本地业者积极发展,让许多外商或台商要面对一个变数,未来会不会被本地业者取代。
因此,这其中潜藏一个变数,当大陆竞争对手出现,而且美中对抗的情况不只没有缓和,还更加激烈,中国大陆要建立自主可控的产业方向已经回不去了。过去慧荣从中国台湾起家,虽然在美股挂牌,但面对大陆客户时,至少还能强调自己是中国台湾公司,但如今并入迈凌,百分之百变身为美国公司,未来在中国市场的竞争上,竞争障碍会不会增加值得观察。
“既然同业可以那么高价被并购,大家该好好关注群联的价值”
另外有法人问到,最近电子股大幅修正,群联股价也跌很多,要不要实施库藏股?他说目前没有考虑,但也提醒大家,“既然同业可以那么高价被并购,大家应该好好关注一下群联的价值。并购案对群联的影响应该是好的,时间站在我们这一边,大家可以等着看。”
我认为,迈凌董事会这次显然是有备而来,不仅付出高额溢价收购,展现要往全球前十强的位置迈进,也代表半导体市场将有巨大变动,企业用户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潘健成说,三年前群联努力发展企业客户市场,终于与超微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未来企业用户会是群联投入最多资源的领域,而且做这个市场要有先赔好几年的准备,才能获得认可,绝对不是容易的事。
有意思的是,日前日经新闻的报导中,谈到全球前十强IC设计公司,有七家公司CEO都出身中国台湾,只有高通、博通和迈威尔不是,这七位执行长中,黄仁勋及苏姿丰是中国台湾裔美国人,至于其他五位都是土生土长的台湾人。
如今,迈凌要透过收购慧荣挤入全球前十强,虽然有可能把奇景光电的吴炳升挤下来,但即使是如此,迈凌凭藉的也是来自中国台湾慧荣的苟嘉章团队,这个全球前十强的名单中,还是透露着浓浓的台湾味。
另外有法人问到,最近电子股大幅修正,群联股价也跌很多,要不要实施库藏股?他说目前没有考虑,但也提醒大家,“既然同业可以那么高价被并购,大家应该好好关注一下群联的价值。并购案对群联的影响应该是好的,时间站在我们这一边,大家可以等着看。”
我认为,迈凌董事会这次显然是有备而来,不仅付出高额溢价收购,展现要往全球前十强的位置迈进,也代表半导体市场将有巨大变动,企业用户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潘健成说,三年前群联努力发展企业客户市场,终于与超微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未来企业用户会是群联投入最多资源的领域,而且做这个市场要有先赔好几年的准备,才能获得认可,绝对不是容易的事。
有意思的是,日前日经新闻的报导中,谈到全球前十强IC设计公司,有七家公司CEO都出身中国台湾,只有高通、博通和迈威尔不是,这七位执行长中,黄仁勋及苏姿丰是中国台湾裔美国人,至于其他五位都是土生土长的台湾人。
如今,迈凌要透过收购慧荣挤入全球前十强,虽然有可能把奇景光电的吴炳升挤下来,但即使是如此,迈凌凭藉的也是来自中国台湾慧荣的苟嘉章团队,这个全球前十强的名单中,还是透露着浓浓的台湾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