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换人民币  当前汇率7.27

DRAM价巨跌 全球风暴卷土重来?

* 来源 : * 作者 : admin * 发表时间 : 2023-01-03
根据统计,DRAM 11月价格跌约1成,连7个月下滑。
通货膨胀、俄乌冲突、升息等因素冲击全球经济,市场对电子产品的需求降温,DRAM产品价格持续下滑。根据统计,2022年11月份指标性产品DDR4 8Gb批发价为每个1.9美元左右,较前一个月份(10月)下跌12%;容量较小的4Gb产品价格为每个1.55美元左右,较前一个月份下跌11%。8Gb、4Gb价格皆为连续第7个月下滑、且跌幅皆较前一个月份(皆月减10%)呈现扩大,和去年同月相比皆大减约4成。
DRAM价格暴跌,让人重新想起2008年时的全球半导体业风暴,那是令人惊心动魄的时刻。
中国台湾的茂德、力晶、华亚科及日本的尔必达,均不支倒地,茂德及尔必达破产重整,力晶重整转型成为晶圆代工厂,华亚科及力晶旗下的瑞晶,还有尔必达则被美光并购。
中国台湾地区DRAM产业规模曾仅次于韩国高居全球第2位,2000年以前,DRAM股价动辄冲上三位数,茂德股价2000年6月登上每股151元,但2008年股价却仅剩2元,最高的华亚科也不超过10元。

中国台湾地区进入DRAM产业,并不晚于三星(Samsung)。
中国台湾地区第一家DRAM厂 德碁1999年就并入台积电
1989年宏碁与美国德州仪器合资设立德碁半导体,是中国台湾地区第一家DRAM厂,但1997年、1998年两年间,德碁累积亏损超过百亿台币,1999年底宣布并入台积电。德碁是中国台湾地区最早进入DRAM制造的公司,也是最早退出的DRAM公司。
1990年台湾工研院执行“次微米电子制程发展计划”,招揽岛外专家发展DRAM技术。1994年12月“世界先进积体电路公司”成立。由于原本就有1座8吋厂,世界先进很快就投入DRAM的生产。
但DRAM陷入不景气,世界先进于2000年退出DRAM市场转型为纯晶圆代工厂,是中国台湾地区第2家退出DRAM行列的公司。
1994年力晶科技成立,引进日本三菱电机DRAM技术,1995年台塑集团成立南亚科,华新集团旗下华邦电取得日本东芝技术支援。1996年茂矽与德国记忆体大厂英飞凌合资成立茂德。
看似DRAM厂发展成功,1998年DRAM却发生产能过剩,股价狂跌问题,力晶税后盈余亏33亿元,不堪亏损,1999年中国台湾地区DRAM厂仅剩茂矽、茂德、华邦、力晶、南亚科、世界先进6家。
2000年 DRAM价格跌90%
2000年,DRAM报价1年内跌掉90%,隔年6家业者全年共亏损逾6百亿元。
2002年华邦电因为2021年亏损创新高,退出标准型DRAM产品,茂矽则是两年共亏掉逾3百亿元,且因没有检送年度财报、到期公司债未偿清,被列为全额交割股,最后退出DRAM制造。世界先进于2004年退出DRAM,转型晶圆代工。
2007年剩余的DRAM厂展开12吋厂扩产计划,估计总资本支出约超过2000亿元,总资本额超过2315百亿元,但全年净亏损为311亿元。隔年DRAM业者前3季合计亏损达908亿元。
2012年茂德因2008年金融风暴,引发财务危机,债台高筑超过千亿元,3月底被迫下柜。晶圆厂与设备陆续卖掉仍无法偿还债务本息,同年经法院裁准进入重整。同月美光拜会台湾“经济部”,表达争取茂德投靠的意愿、台湾“经济部”宣布将对DRAM业金援新台币1000亿元。随后力晶、南亚科表态将申请纾困。

2018年茂德获法院裁定重整完成,将未受偿重整债权余额512.09亿元认列为债务整理利益,用来弥补帐上累计亏损。
母厂权利金收太重 中国台湾地区DRAM厂沦打工仔
过去,国际科技大厂把中国台湾地区视为技术殖民地,光收取中国台湾地区厂商的权利金就够。景气好,技术母厂比代工厂赚,景气坏,代工厂背负太多产能,亏的比母厂多。当时茂德董事长陈民良表示:“能赚钱的时候,我们只能捡些剩下的零头,但赔钱的时候,别人却可拍拍屁股走人。”
媒体指出,中国台湾地区进入DRAM产业,并不晚于三星(Samsung),但三星拥有最先进的技术研发能力,中国台湾地区却没有。
中国台湾地区DRAM厂平均每年要付约10%营收做为技术母厂的权利金,以2004年的茂德为例,当年茂德获利100亿元,权利金居然要付45.2亿元,而且即使茂德赔钱,支付的权利金费用也达33.3亿元。
技术无根的代价就是,无论赚钱与否,第一件事情就是先付钱。不过,一旦中国台湾地区DRAM厂消失,美、日技术母厂不会好到那里去,因为没有人会付权利金,也因此,当时在台DRAM厂出事后,美光与尔必达高层会相继来台会见台湾官员,希望寻求协助。

2012年尔必达破产被美光吃下,美光成全球第3大DRAM厂。
尔必达遭美光并 力晶转型成力积电
2008年DRAM业低迷,当时岛外技术母厂美商美光、日商尔必达都来台寻求合作机会,“联日抗韩”或“联美抗韩”成为政策两难的抉择。台当局除纾困中国台湾地区DRAM厂之外,台湾“行政院”也有意出钱出力整合DRAM厂,成立“中国台湾地区创新记忆体公司(TMC)”。但业者各有立场,社会对政府出钱也有争议。后来,TMC推动未果,DRAM厂整并计划落空,2012年尔必达也破产被美光吃下,美光成全球第3大DRAM厂。
力晶逃过被整并,将3座12吋厂转型代工,其中1座厂设备先卖给金士顿变现,再帮金士顿代工生产DRAM,另在台积电(2330)创办人张忠谋协助下,2座12吋厂跨入高压制程的驱动IC、电源管理IC制造,最后以“力积电”之名重返上市。
2022年第3季DRAM产业营收181.9亿美元,季减28.9%,自2008年因金融海啸以来次高衰退幅度。消费性电子需求持续萎缩,合约价跌幅不仅扩大至10%~15%。

2022年DRAM业者大砍资本支出、DRAM厂执行减产计划。
南亚科、华邦为中国台湾地区代表性业
回顾DRAM产业历史,中国台湾地区曾有过辉煌的表现,不过目前仅南亚科技、华邦电子持续活跃在DRAM市场,晶豪科技、钰创科技在“利基型”DRAM占有一席之地。
2022年经济不景气,是否有可能会重蹈覆辙逾10年前的DRAM厂困境?2022年DRAM业者大砍资本支出、DRAM厂执行减产计划,期望能缓解需求下跌、供过于求的情况。
2022年全球DRAM资本支出预估300亿美元,较2021年的275亿美元成长9%,2023年预估全球DRAM资本支出将下跌到230亿美元左右。
目前伺服器是DRAM最大应用市场,约占DRAM位元出货量的31%左右,不过2022年智慧型手机、PC市场皆显著衰退,市场预计DRAM最快2023年下半年回升,但产业链库存消化情况,仍将影响DRAM复苏时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