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行业回暖推动多国股市上扬 产业整合加速释放增长潜力
* 来源 : * 作者 : admin * 发表时间 : 2025-03-13
全球半导体产业正迎来新一轮复苏周期。3月12日,韩国综合指数(KOSPI)收于2574.82点,单日涨幅达1.47%,其中半导体板块成为核心推动力。三星电子和SK海力士两大龙头企业股价分别上涨2.43%和5.91%,带动指数收复2570点关键关口。市场分析指出,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突破和数据中心建设加速,以DRAM和NAND闪存为代表的存储芯片需求持续升温,叠加美国关税政策不确定性缓解,共同提振了投资者信心。
与此同时,中国半导体产业正通过并购重组加速技术整合与产能布局。近期北方华创宣布拟以16.87亿元收购芯源微9.49%股份,并计划进一步增持至控股地位。双方在半导体装备领域的技术互补性显著,北方华创的刻蚀、薄膜沉积设备与芯源微的涂胶显影技术形成协同效应,有望提升国产设备在12英寸晶圆制造中的配套能力。此外,华海诚科通过16亿元收购衡所华威,将半导体封装材料产能提升至全球第二,加速突破高端封装材料"卡脖子"难题。
行业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同比增长19.8%至6351亿美元,2025年预计突破7189亿美元。国际半导体产业协会(SEMI)指出,生成式人工智能、智能汽车、5G/6G技术迭代成为主要增长引擎。中国作为全球最大半导体消费市场,2024年本土晶圆厂产能利用率保持在85%以上,中芯国际、华虹集团等企业通过技术升级巩固市场地位,在消费电子、工业控制等领域实现国产替代新突破。
值得关注的是,全球半导体产能布局正发生结构性调整。台积电计划追加1000亿美元投资,在美国建设三座先进制程工厂,预计到2030年美国尖端芯片产能占比将提升至22%。但与此同时,中国通过"东数西算"工程优化数据中心布局,长江存储等企业在3D NAND闪存领域实现294层技术突破,研发周期较国际同行缩短28%,展现出强劲的技术追赶能力。
业内人士指出,当前行业呈现两大特征:一是产业链垂直整合加速,企业通过并购完善技术拼图;二是区域化生产趋势明显,各国加强本土供应链建设。随着人工智能大模型训练对算力需求的指数级增长,半导体行业有望在未来数年保持两位数增速,而技术创新与产业协同将成为企业竞争的关键胜负手。
与此同时,中国半导体产业正通过并购重组加速技术整合与产能布局。近期北方华创宣布拟以16.87亿元收购芯源微9.49%股份,并计划进一步增持至控股地位。双方在半导体装备领域的技术互补性显著,北方华创的刻蚀、薄膜沉积设备与芯源微的涂胶显影技术形成协同效应,有望提升国产设备在12英寸晶圆制造中的配套能力。此外,华海诚科通过16亿元收购衡所华威,将半导体封装材料产能提升至全球第二,加速突破高端封装材料"卡脖子"难题。
行业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同比增长19.8%至6351亿美元,2025年预计突破7189亿美元。国际半导体产业协会(SEMI)指出,生成式人工智能、智能汽车、5G/6G技术迭代成为主要增长引擎。中国作为全球最大半导体消费市场,2024年本土晶圆厂产能利用率保持在85%以上,中芯国际、华虹集团等企业通过技术升级巩固市场地位,在消费电子、工业控制等领域实现国产替代新突破。
值得关注的是,全球半导体产能布局正发生结构性调整。台积电计划追加1000亿美元投资,在美国建设三座先进制程工厂,预计到2030年美国尖端芯片产能占比将提升至22%。但与此同时,中国通过"东数西算"工程优化数据中心布局,长江存储等企业在3D NAND闪存领域实现294层技术突破,研发周期较国际同行缩短28%,展现出强劲的技术追赶能力。
业内人士指出,当前行业呈现两大特征:一是产业链垂直整合加速,企业通过并购完善技术拼图;二是区域化生产趋势明显,各国加强本土供应链建设。随着人工智能大模型训练对算力需求的指数级增长,半导体行业有望在未来数年保持两位数增速,而技术创新与产业协同将成为企业竞争的关键胜负手。
上一条: 联强业绩亮眼,展望未来持续看好
下一条: 中国内需激活三星电子和SK海力士增长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