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升级先进DRAM制程设备管制
* 来源 : * 作者 : admin * 发表时间 : 2025-03-26
据中国台湾媒体报道,2024年12月,美国宣布对中国大陆实施第三轮半导体出口管制,重点针对先进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的制程设备与技术。此次管制通过重新定义"先进DRAM"标准,将存储单元面积小于0.0026μm²或单位面积容量超过0.288Gb/mm²的产品纳入管控范围,旨在遏制中国大陆在高端存储芯片领域的技术突破。这一举措在重塑全球半导体产业格局的同时,也为中国台湾DRAM厂商创造了差异化竞争空间。
“中方已多次就美国恶意封锁打压中国半导体产业表明严正立场。”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25日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美方将经贸科技问题政治化、泛安全化、工具化,不断加码对华芯片出口管制,胁迫别国打压中国半导体产业。这种行径阻碍全球半导体产业发展,最终将反噬自身,损人害己。
一、中美技术博弈下的产业变局
自2014年《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实施以来,中国通过国家大基金等政策工具,加速推进存储芯片国产化进程。长鑫存储、晋华集成等企业相继突破19纳米级DDR4技术,并向DDR5领域进军。根据国际半导体产业协会(SEMI)数据,长鑫存储月产能已从2022年底的8.5万片增至2024年的17.4万片,晋华集成同期产能也提升近两倍。这种快速扩张对美光、三星等国际巨头构成直接威胁,促使美国不断升级管制措施。
此次新规通过技术参数而非制程节点进行管控,封堵了中国大陆企业通过成熟工艺生产高端DRAM的路径。数据显示,长鑫存储的18.1纳米DDR5技术虽未突破18纳米制程红线,但其存储密度已触及新规标准,相关设备采购将受到严格限制。这一变化意味着中国大陆DRAM产业在先进制程研发上的节奏可能被迫放缓。
二、中国台湾厂商的差异化竞争路径
面对中国大陆厂商在DDR4市场的价格攻势(国产芯片价格较国际竞品低50%),中国台湾企业正加速技术迭代与市场布局。南亚科技17纳米级1B制程已实现量产,16GB DDR5产品于2024年第四季度送样,计划2025年规模上市;华邦电子则在20纳米制程基础上推进16纳米工艺研发,预计2026年实现量产。这种技术升级使其在DDR5等高端市场形成相对优势。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台湾厂商凭借与国际客户长期合作积累的Design-in经验,正深度耕耘工业控制、医疗设备等利基市场。另一方面,台厂也应继续投入技术研发,掌握DDR5等更先进DRAM产品制程技术,在主流大厂逐步由DDR5量产转向DDR5X、DDR6等更先进DRAM产品之后,承接DDR5产品利基市场,以期摆脱与中国大陆记忆体业者在DDR4的红海竞争。
三、产业格局重构下的挑战与机遇
尽管美国管制为中国台湾厂商创造了喘息空间,但中国大陆企业的产能扩张势头仍不容忽视。SEMI预测,长鑫存储计划2026年前将月产能提升至30万片,目标占据全球11%市场份额。面对这种竞争态势,中国台湾厂商需在技术研发与市场拓展两方面持续发力:一方面加快DDR5X、DDR6等下一代技术研发,另一方面深化与国际云服务商的战略合作,抢占数据中心市场增量。
从全球产业链视角看,美国单边管制政策正引发国际供应链重构。日本、荷兰等国企业通过技术授权规避限制,中国台湾厂商则需在保持技术领先性的同时,积极参与区域产业链整合。随着中国大陆半导体设备国产化率提升,两岸产业在成熟制程领域的互补性合作或将成为新趋势。
上一条: 探索台积电亚利桑那工厂的成本真相
下一条: Q2 DRAM合约价格跌幅有望收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