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换人民币  当前汇率7.27

昔日辉煌今何在?铠侠与日本半导体的兴衰与挑战

* 来源 : * 作者 : admin * 发表时间 : 2025-05-22
截至 2025 年 3 月 31 日的 2024 财年,铠侠表现亮眼,总营收达 17065 亿日元(约合人民币 839.73 亿元),同比增长 58.5%,non - GAAP 营业利润与净利润均由负转正,营业利润为 4517 亿日元(上年营业亏损 2527 亿日元),归属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 2723 亿日元(上年净亏损 2437 亿日元)。
此前,全球存储芯片市场在 2024 年前后处于周期性低谷,供过于求致价格下跌,铠侠深受影响。但随着 AI、数据中心、智能设备及汽车电子需求爆发,NAND 闪存需求回升,供需改善推动存储芯片价格触底反弹。自 2024 年下半年起,NAND 价格涨幅超 30%,铠侠作为全球第二大 NAND 厂商从中受益。
在行业低谷期,铠侠采取减产、缩减资本开支、降低产能利用率等措施;2025 年需求回升时,又提升产能利用率以摊薄固定成本。同时,铠侠持续推进技术升级,实现更高层数(如 200 + 层)3D NAND 量产,降低单位成本,增强产品竞争力,增加企业级 SSD、车载存储等高利润产品出货量,优化产品结构。
不过,铠侠面临诸多挑战。NAND 行业周期性波动难以避免,后续产能过剩风险需警惕;三星、SK 海力士等强大对手加速技术迭代,挤压市场份额,长江存储等中国存储芯片企业也在加速追赶。为此,铠侠需持续优化技术、深化与西部数据等长期客户合作,灵活应对行业波动。
再看日本半导体整体状况,截至 4 月,日本企业在 2023 财年和 2024 财年建造或购买的 7 家半导体工厂中,仅 3 家开始量产,反映出非人工智能应用芯片需求复苏缓慢。尽管日本计划在 2022 - 2029 年向芯片产业投资约 9 万亿日元(620 亿美元),政府还打算到 2030 财年为半导体和人工智能提供超 10 万亿日元支持,但目前成效不显著。
例如,铠侠计划于 9 月启动一座内存制造工厂,该工厂原定于 2024 年 7 月竣工,因等待内存市场复苏而推迟生产。瑞萨电子重启的甲府工厂,因功率半导体需求低迷,量产计划推迟;罗姆在收购工厂后开始试生产,但尚未确定量产日期;三垦电气收购工厂后,将全面生产推迟两年至 2026 年或更晚。
日本半导体行业过去曾辉煌一时,1988 年日本电子产品制造商控制着全球半导体市场一半份额。但如今,研究公司 Omdia 数据显示,去年日本半导体销售额份额下降 1.7 个百分点至 7.1%,为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最低水平。全球最先进晶圆厂能生产 2 纳米芯片,而日本生产设施只能生产 12 纳米芯片,日本企业多限于 40 纳米或更大芯片,在 AI 芯片开发和生产上落后于外国竞争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