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双园区投资1c DRAM
* 来源 : * 作者 : admin * 发表时间 : 2025-05-23
三星电子近期宣布加速推进第六代10纳米级 1c DRAM 技术的量产布局,并计划在 平泽P4工厂 和 华城S3工厂 同步启动投资,预计最快于 2025年底 开始建设。这一决策不仅反映了三星对良率提升的乐观预期,也标志着其在 HBM4(高带宽存储器) 量产竞赛中的关键一步。
1c DRAM双园区投资:平泽与华城同步推进
三星此前已确认在平泽P4工厂建设1c nm DRAM产线,并计划于 2026年6月 投入运营。如今,新增华城园区的投资将进一步扩大产能,覆盖更多技术节点的研发与生产需求。南韩业界分析指出,三星此举表明其对 1c DRAM良率提升 的信心,尤其是在解决此前因良率不足导致量产延迟的问题后,三星希望通过双园区布局巩固其在DRAM市场的竞争力。
1c DRAM技术挑战与突破
1c DRAM是第六代10纳米级制程(10~10nm),代表当前DRAM技术的前沿。然而,三星在开发过程中曾面临良率难题,导致量产时间从原定的 2024年底 延迟至 2025年底。根据行业消息,三星计划在 2025年上半年 全力提升良率,目标将良率从当前的 约70% 提升至更高水平,以确保1c DRAM的稳定供应。这一进展对HBM4的量产至关重要,因为HBM4将直接依赖1c DRAM裸片作为核心组件。
HBM4量产蓝图:技术升级与定制化竞争
三星在HBM4领域的布局不仅依赖1c DRAM技术,还计划采用 混合键合技术(Hybrid Bonding),以降低堆叠层高度、提升信号完整性并减少发热。混合键合技术通过 铜-铜直接键合 和 氧化物-氧化物表面连接,取代传统的微凸块工艺,可实现低于10微米的互连间距,显著提升HBM4的性能和能效。 此外,三星正与 英伟达、Meta、微软 等AI巨头合作,开发 定制化HBM4解决方案。例如,三星计划为微软的AI芯片“Maia 100”和Meta的Artemis AI芯片提供基于 4nm逻辑基板(Logic Base Die) 的HBM4,允许客户集成自有IP,优化数据处理效率并降低功耗。这一策略有望帮助三星在HBM市场缩小与SK海力士的差距,抢占AI云服务巨头的订单。
市场竞争与战略意义
目前,三星在HBM市场面临两大挑战:
1. SK海力士主导地位:SK海力士是英伟达HBM3E的主要供应商,且计划在HBM4E中采用1c DRAM和混合键合技术,技术路线与三星相似。
2. 美光与台积电竞争:美光也在推进HBM4的量产,而台积电在晶圆代工领域的领先地位进一步挤压三星的市场空间。
三星的双园区投资和HBM4定制化策略,旨在通过 技术差异化 和 客户绑定 提升市场份额。若1c DRAM和混合键合技术成功落地,三星的HBM4将具备 更低功耗(降至30%) 和 更高带宽,直接对标SK海力士和美光的产品。同时,三星在平泽P4工厂的1c DRAM量产计划(2026年6月)若按期完成,将为其HBM4提供稳定的原材料供应,加速抢占AI数据中心和高性能计算市场。 风险与挑战
尽管三星的战略布局看似积极,但仍需应对以下风险:
- 1c DRAM良率风险:若良率未能如期提升,可能导致HBM4量产延迟,削弱市场竞争力。
- 混合键合技术成本:混合键合设备昂贵且占用更多晶圆厂空间,三星需平衡资本支出与产能效率。
- 客户需求波动:AI芯片厂商(如英伟达)的订单分配可能受技术验证周期和供应链稳定性影响。
总结
三星通过 双园区投资1c DRAM 和 HBM4技术升级,展现了其在存储器领域的长期战略决心。若技术突破顺利,三星有望在2026年HBM4市场中实现弯道超车,但需持续关注良率优化、成本控制及客户合作进展。这一布局不仅关乎三星在存储市场的地位,也将影响全球AI基础设施的硬件生态格局。
上一条: 阿斯麦高数值孔径EUV光刻机首度亮相
下一条: 三星调整策略,瞄准ASIC市场寻求AI存储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