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DR4 DRAM太赚钱,韩系大厂紧急刹车DDR4停产,市场格局生变
DDR4 DRAM价格暴涨引发行业巨震:韩系大厂紧急调整停产计划,市场格局迎来重大转折
全球半导体产业正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芯片荒"危机,而这场风暴的中心竟是本该逐步退出历史舞台的DDR4 DRAM。近期,存储芯片市场传来令人震惊的消息:三星、SK海力士等韩系大厂正在紧急调整DDR4停产计划,这一决定立即引发产业链剧烈震荡,价格暴涨、供货紧张、国产替代加速等多重效应正在显现,整个行业格局面临重新洗牌。
市场数据显示,DDR4 DRAM价格在过去6个月内飙升超过30%,部分高容量型号甚至出现断货。更令人瞠目结舌的是,5月份单月涨幅高达53%,6月下旬16Gb规格现货价飙升至6美元,竟然反超同容量DDR5的5.8美元,出现罕见的"前代产品价格倒挂"现象。这一反常现象背后,是三大国际存储巨头加速淘汰DDR4产能,转向DDR5、HBM等先进制程产品的战略调整。
据供应链可靠消息,SK海力士已经内部讨论延长DDR4产线运行时间,最后下单时间可能延长至2026年第四季度。这一调整不仅为客户提供了更多缓冲时间,更让DRAM原厂得以在DDR4停产前的最后一波需求高峰中实现丰厚获利。虽然三星尚未公开调整计划,但市场迹象显示,其部分DDR4模组交付周期已从3个月延长至6个月,间接印证了供应紧张程度。业内预计,三星和SK海力士将在2025年下半年将每月DDR4产出增加约5万片。值得注意的是,国内厂商长鑫存储本来就计划在今年底前维持DDR4生产,最早也要到明年6月底才会考虑停产,停产后仍保留少量服务器及LPDDR4X供应。美光暂时维持原计划,聚焦工控和车用等利基型应用。
这场供应危机的背后,是多重因素的复杂交织。首先,工控、安防、车载等领域对DDR4的需求韧性远超预期,客户切换至DDR5的周期长达6-12个月。其次,下游厂商前期备货积压库存,需要更长时间消化。最重要的是,DDR5和HBM扩产需要巨额投资,短期内难以填补DDR4退出后的市场空白。即使原厂宣布停产,通常也会保留少量生产线满足模组厂和下游工厂的正常生产需求,并非完全停产。
价格暴涨已经对产业链上下游产生连锁反应。金士顿、威刚等品牌内存价格同比上涨超过100%,但终端需求疲软导致"有价无市"的尴尬局面。国产存储厂商如长鑫存储趁机扩大DDR4市场份额,但其DDR5技术尚未成熟。美光优先保障车用/工业客户供应,导致消费端缺口扩大,国内PC及服务器厂商面临巨大成本压力。
技术迭代与市场需求的激烈博弈正在上演。DDR4"退场风波"折射出存储行业的核心矛盾:一方面,技术迭代推动厂商向DDR5、HBM集中资源;另一方面,成熟制程产品在特定领域的需求依然强劲。当前,DDR5凭借更高带宽在AI服务器、高端PC渗透率提升,但DDR4在中低端市场(如工业设备、入门级笔记本)仍占据主导地位。
展望未来,预计DDR4完全退出市场需要3-5年时间,期间价格宽幅震荡或成常态。对终端厂商而言,必须加快DDR5适配进程,并构建弹性供应链;对国产存储企业来说,这既是挑战也是技术追赶的黄金窗口期。随着AI算力需求爆发,存储市场将进入"高端化+多元化"竞争新阶段,而DDR4的"余热"仍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影响行业节奏。
这场DDR4供应危机暴露了半导体行业技术升级与市场需求错配的深层矛盾。韩系厂商的"紧急刹车"既是权宜之计,也凸显稳定供应的重要性。在AI、物联网等新兴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存储芯片市场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变革,企业需要在技术创新和市场应变之间找到平衡点,才能在这场行业洗牌中赢得先机。未来几年,DDR4、DDR5和HBM将长期共存,形成多元化的市场格局,这既带来了挑战,也孕育着新的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