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与硬盘缺货共振,NAND闪存供需紧张将持续至2026年?
* 来源 : * 作者 : admin * 发表时间 : 2025-11-13
受人工智能应用爆发和传统机械硬盘(HDD)供应短缺双重驱动,全球NAND闪存市场正经历一轮结构性紧缺。尽管中国台湾并非主流NAND芯片制造地,却是全球NAND控制芯片的核心生产基地,相关厂商如群联电子股价自9月起大幅上涨,反映出市场对存储产业链景气度的高度关注。据机构最新数据显示,2026年NAND厂商资本支出预计仅增长约5%,达222亿美元,重点已从单纯扩产转向高层数堆叠、先进制程升级及混合键合(hybrid-bonding)等高附加值技术路径。这种策略虽有助于维持平均销售价格(ASP)和盈利能力,却限制了位元产出的快速增长。
此次需求激增并非短期波动,而是由两大结构性因素推动:一是AI大模型训练与推理对数据中心存储容量提出更高要求;二是HDD供应链持续紧张,迫使云服务提供商(CSP)加速转向SSD方案,大量转单至NAND闪存。在此背景下,铠侠(Kioxia)/西数(SanDisk)和长江存储因专注存储业务,成为扩产最积极的厂商,前者计划投入45亿美元加速BiCS8量产并布局BiCS9研发。相比之下,三星和SK海力士则将资源优先倾斜至高带宽存储器(HBM)和DRAM领域,主动限制NAND投资。机构研判,这一供需失衡格局有望贯穿整个2026年,为NAND产业带来持续的价格支撑与盈利改善。
此次需求激增并非短期波动,而是由两大结构性因素推动:一是AI大模型训练与推理对数据中心存储容量提出更高要求;二是HDD供应链持续紧张,迫使云服务提供商(CSP)加速转向SSD方案,大量转单至NAND闪存。在此背景下,铠侠(Kioxia)/西数(SanDisk)和长江存储因专注存储业务,成为扩产最积极的厂商,前者计划投入45亿美元加速BiCS8量产并布局BiCS9研发。相比之下,三星和SK海力士则将资源优先倾斜至高带宽存储器(HBM)和DRAM领域,主动限制NAND投资。机构研判,这一供需失衡格局有望贯穿整个2026年,为NAND产业带来持续的价格支撑与盈利改善。






关闭返回